生鲜电商?百度只做无风险套利

本文写作于2015年10月

折腾了一年,生鲜电商还有一点点火苗在市场上飘动,这时百度2亿美元投资我买网的消息横空出世了。百度看到了不一般的机会么?生鲜电商还会再火一把么?

笔者从未看好生鲜电商,这个看起来前途无量的产业就想法国山野中无人居住的古堡。远处看看觉得很牛X,买下来自己住你才会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且看报道,首先标题党比较明显,2个亿并不都是百度投的,是“泰康人寿和百度领投”,百度投了一部分,就算完全不考虑百度只是被拉来露个脸的可能性,百度对此项目的支持力度似乎也并不大。

然后文章提到我买网的大靠山-中粮集团-可以为其解决“食品安全”问题,想想当年的三鹿,中粮能否为“食品安全”背书也不能说死。

文章从第三部分开始就开始讲电商和生鲜的沸腾江湖了,没什么好评论的的,其中点到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时,承认供应链是生鲜电商的核心,但认为“假如能把生鲜制造供应链的效率提升,比如规模化生产,产地标准化,从地里面一出来就开始冷藏,砍掉所有批发市场,砍掉用户拣选,降低毛菜在空气当中暴露的损耗流失,有机会把把生鲜品类的效率提升一倍。”,以此证明生鲜电商前景广阔,获得百度青睐。

如果这就是生鲜电商可以在未来获得跃进发展的机遇,那我真就呵呵了。

规模化生产,产地标准化:中国小农户多如牛毛,试问如何达到足够高的规模化?规模达不到,怎么标准化?在农户大量减少,土地运营集中度大规模提高之前谈规模化和标准化基本是空谈。

从地里面一出来就开始冷藏:没有上面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,这个也就不用想了。准备派辆车凌晨去菜地里直接收菜么?

砍掉所有批发市场:很多地区的批发市场已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,是你砍掉他们,还是地方政府砍掉你很难说。

砍掉用户拣选:据我观察,永辉里面打包好的蔬菜购买量并不高。中国人对食材的要求普遍较高,让他们改变长久以来的习惯很有挑战。

关于生鲜产品物流的难度,我想大家都是低估了。两年前在上海南汇的一个农场里,贴出了免费挖菜的告示,而同期的菜场里的菜价并不算历史低价。主人热烈欢迎大家去他庞大的菜地里收菜,全免费。这并非是慈善活动,也不是偷菜游戏的线下版本,这是一个搞蔬菜种植的生意人的无奈,因为把菜卖掉自己反而亏钱,还不如找人来免费把菜收掉,他可以种下一轮。

中国特色的物流行业中有很多隐形成本,那些超载和过路费的故事我就不再重复了。这些成本除了制度性改革,基本只会越来越高,这是大气候的问题,无法短期解决。

以上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下来,“效率提升一倍”难以达成。

目光再回到这则消息上,如果没有光芒万丈的未来,百度为什么趟这趟水呢?正如文中所讲,首先,布局O2O是百度的一个重要战略,百度坐拥百度地图为什么不做O2O?其二,百度这笔投资根本不会亏。我买网背后是中粮集团,作为国企混合制改革的一个样本,中粮此次引入民营资本,是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,自然不会让百度这笔投资打水漂,下一轮总能找得到人接盘,大不了收益低一点。否则这混合制改革的戏还怎么唱。 所以对于百度而言,此次投资,战略上布局了重要领域、关系上建立了和中粮的重要联系、政治上支持了国家战略、风险上有国家担保,至于赚多少钱,赚不赚钱,实则不那么重要。这就是百度的无风险套利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